2014~2015年在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我校多部门配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信息化制度体系的梳理与搭建;校园卡系统一期正式上线;数字迎新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统一缴费平台等大型信息系统的使用等。
一、改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4~2015年,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围绕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与运维、校园卡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及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信息化基础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基础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了:
1) 校园网CERNET出口的带宽由原有的3G升级为6G,校园网电信出口带宽由原有的2G升级为3.2G,校园网联通出口带宽由原有的0.5G升级为0.65G,校园网新增出口带宽4.35G。
2) 校园网接入能力提升,完成24栋办公大楼的网络布线,实现千兆到楼、100M到用户桌面的高速校园接入。
3) 校园骨干网的升级和接入交换机的更新,使得网络拓扑更清晰更合理,有效提升了网络冗余能力,着力增强了办公区和学生宿舍的网络承载能力。
4) 主校区和同济校区OTN设备的升级使2条跨江通信光缆具有环路保护功能,校区之间通信带宽由原有的4G带宽提升到10G带宽。
5) 校园无线网已覆盖99%的教学办公大楼和室外公共区域,并实现了32栋学生宿舍无线信号全覆盖。
6) 信息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顺利上线。目前,信息门户集成了20个校内业务系统,主要有教学、人事、财务等14个大类的各种办事流程和服务流程,并提供了基于社交网络的用户互动功能。
7) 构建高速的校园卡专网系统,为大数据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园卡系统(一期)上线运行,二期建设项目陆续启动
校园卡系统建设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筹建以来,历经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2015年5月系统开始上线运行,实现了在主校区、同济校区后勤部门各服务场所(包括:食堂、餐厅、超市、门店等)、图书馆、校医院实现持卡人身份识别及校内小额消费业务,同时实现两个校区间校园卡通用。目前校园卡用户14万余人。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拓展建设校园卡身份识别管理和校内小额消费等信息化应用。二期建设内容主要涉及:会议签到、考勤管理、节水节电智能控制与监管、统一门禁、成绩单自助查询打印、体育场馆管理、智慧校园的相关应用等。
三、加强项目管理,推动重要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近一年,我校信息化建设从原有的“建网、建库、建队”为中心的建设思路,转变为以“能力提升、服务提升”的建设理念。在项目管理上,规范项目流程建设,引入专家论证机制,完善项目管理。
2014~2015年,在各单位协作下,我校建成的大型信息系统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支付平台、房产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据统计,目前全校74个二级单位建立了82个管理信息系统;校机关部处平均建有1.2个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各类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基本建成涵盖学校主要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库。
四、利用应用平台,提供全面信息服务
在2014~2015年度,利用校园卡系统建设契机,完成了图书管理、微信等各种软件平台的兼容,及门禁、借阅机等硬件平台的改造。
在应用平台方面,构建的“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通过非结构化的存储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复杂异构数据库”的整合和分析,并集成了图书馆主要的业务数据,包括门禁、流通、书目、数字资源使用、网络流量等,大数据池现有数据近3亿条,并以每天数百万条记录的数目增长。在海量数据量的基础上,“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综合读者信息、书目信息等资源进行综合分析。
在读者服务方面,我校自主研发的“微信平台”是一个具有书目查询、预约、续借等功能,和虚拟参考咨询、人工智能的交互平台,同时还能提供微信打印、信息发布,以及“华小图”智能机器人回复服务。
五、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
结合教育部和省公安厅相关安全检查工作要求,我校自2014年起建立了互联网站(信息系统)校内备案制度,并开展了校内网站备案年审工作。
为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今年我校与信息安全服务厂商合作,对全校所有网站和信息系统进行了一轮较彻底的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漏洞检测工作。并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采取了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对重要系统实施了内外网隔离、定期对校内网站及重要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与漏洞修复等工作。